那人神情微顿,开口道:“本王,李珣。”
“哦——”沈念之轻轻拉长语调,唇角微翘,似讥似笑,“原来是那位久居藩地、方才调回京中的齐王殿下。”
她眉目懒懒,语气淡漠,却字字透着挑衅与审量。
李珣眼神一凛,定定望着她,像要从她神色中看出些什么,良久才道:“沈念之,看来你的嚣张并非谣传,我一回京便听说了。”
“正是在下,他们所言非虚。”她大方承认,玉盏轻晃,杯中酒液泛出一圈圈涟漪,仿佛一切尽在掌握。
李珣眸色微沉,忽而语锋一转:“听说你与你那庶妹皆倾慕于我那弟弟忠王,是否属实?”
沈念之闻言低笑,仰头一饮而尽,素手翻转,玉盏“咚”地落在石案上,清脆一响。
“若你说的是李珩……倒也确有其事。曾有那么一瞬。”
“果然如此。”李珣冷声接道。
她却缓步走近,手杖声轻叩青石,一步一声,似打在李珣心上。
走至他面前,她慢悠悠伸出手,指尖轻挑起他衣袖一角,唇边笑意却已凉透。
“不过——”她眼波流转,声线低沉而魅,“我这人,最是不喜执念。眼下已是移情别恋。”
李珣眉头紧拧,一把挥开她的手,语气冰冷:“放肆。”
沈念之被拍开,却并不恼,反而笑得愈发娇媚,眼尾一挑,语气轻佻:
“这便是放肆了?我不过是仰慕殿下几分风骨罢了。传闻齐王殿下冷面寡情,今日一见,竟也并非全无趣味。”
李珣面色如霜,沉声道:“你仗着沈淮景权重,便可言行无忌?”
沈念之倚杖而立,笑意清浅:“若殿下不悦,大可入宫奏本,请圣人治我一罪,就治我轻薄之罪好了。”
李珣目光如刀,许久未语。
她微微颔首,行了一礼,却极敷衍,既不恭敬也不怯畏,转身便走,衣袍袍摆扫过石阶,檀香、酒意、笑声三味混合。
李珣站在原地,收敛眉目,低声对身后侍卫道:
“此女,虽张扬,然有胆有谋。——将来或许,可为我所用。”
数日过去,晋国公府后苑深处,静得连风声都显得刻意。
一张雕着海棠暗纹的卧榻上,沈念之懒懒斜倚,指尖卷着一缕乌发,百无聊赖地绕了两圈,又随手放开。她站起身,拨了拨窗边风铃,听风声拂过铃舌,叮叮几响,却终归寂寥。
案几上摊着一本话本,她翻了两页,便觉得腻了,眉头轻蹙,将其掷在一旁。
屋中静极,连一点人影都没有,仿佛连回音也不愿回应她的存在。
她身着一袭淡青襦裙,光着脚踩在竹席上,走至桌前,漫不经心地把玩着那只瓷白药瓶。瓶底刻着“玉门”,正是苍晏所赠。
这药倒是好用,她的旧伤已经好了个七七八八。只是那人自与顾行渊一道查案离去,已数日未见,竟连封短笺也未送来一封。
沈念之默了会儿,指腹摩挲着药瓶口沿,忽然“啧”了一声,将瓶子搁回原位。
这几日,她连酒都懒得沾,手指早痒得发紧。
她眼角一撇,看向院中石榴树。树下落英稀疏,枝头的果子半红未熟,风一吹,枝叶轻摇,倒也腻味得很。
“真是——闷死了。”她低低咕哝。
片刻后,她唤人将院中收拾一番,搭了投壶架,又换上一身轻便短襦,束了个利落的高髻,从柜中取出几支雕花箭矢,打算借投壶解闷。
沈念之走出屋,眼神扫过几只铜壶,忽然唤了一声:“你,过来。”
婢女春桃心头一紧,躬身应道。
“把这壶拿着,举高——举过头顶。”
春桃脸色一白,犹豫了瞬,还是听命而行,跪坐在软垫上,将铜壶高高举起。
沈念之抬手,眼神并未真正看壶,反倒似是在射什么心中烦意。
“咣——”
箭失偏了,铜壶边沿一震,险些砸中春桃额头。
她吓得身子猛地往旁侧一歪。
“你躲什么?”沈念之收手,语气凉薄。
春桃忙跪下磕头,声音发颤:“小姐恕罪,奴婢、奴婢不是有意的……”
沈念之眉尖一拧,不悦道:“怕我砸着你?那便别在眼前碍事,滚到外头站着。”
春桃战战兢兢地退到廊下,刚走出两步,便有个小丫鬟迎上来,满脸担忧地低声问:“你没事吧?是不是又惹小姐不高兴了?”
春桃摇了摇头,神色郁郁:“倒也没罚,只是……让我滚远点。”
两人并肩坐在花架下角落,声音低低地咕哝着,不觉越说越多。
“其实咱们小姐也不算真坏,就是脾气差了点,说话不好听罢了。”
“这倒是,时不时还赏东西。我记得那次流萤姐姐……”
“对!”一旁正剪枝的流萤抬起头,轻声插话,“半年前我娘病得厉害,家里缺银子。偏那日我失了手,把小姐的耳坠磕了个小口子。”
“小姐当场一句重话都没说,回头叫霜杏拿了戒尺打了我几下。”她说到这儿顿了顿,又道,“可当天夜里,她赏了我一支赤金双燕簪。我当了簪子,请了大夫,娘的病也就慢慢好了。”
几人听得静了,面上浮出些许复杂之色。
“她心是硬了些……可到底不坏。”春桃轻声补了一句。
正说着,远处忽传来一阵脚步声,掌事嬷嬷拎着帕子走近,面色冷肃。众人见状,立刻收声,彼此使了个眼色,迅速作鸟兽散。
沈念之投完一轮壶,兴致愈发淡了。
她将手中箭支随意一扔,落地有声。望了眼晴碧如洗的天,轻声哂道:“这天好得过分,留在府里倒像是暴殄天物。”
说话间,她踱步回廊,脚步轻缓,转头朝屋内唤了一声:“霜杏。”
“在。”霜杏忙应声而至。
“替我更衣。”沈念之微仰头,踮起脚尖折下一枝枝头残香的桂花,随手簪入鬓边,笑意清浅,语调慵懒:“今儿我去趟平昌坊,那群叫人听曲作陪的伎子们,也不知还有几个记得我。”
霜杏替她更衣,不敢多言。沈念之随手翻了翻首饰匣,挑了枚碧金钗簪上,随口又道:“叫鹊羽来。”
“是。”
不多时,一名玄衣少年快步入内,剑眉冷目,神色沉静。
沈念之懒懒倚在美人榻边,将手中一张帖子甩了过去,纸角在空中划出一道流畅的弧线,落在少年掌中。
她眉梢一挑,声音清凉淡漠:“替我跑一趟,把这张帖子送去平昌坊,交给陈妈妈,说我今日要去。”
“是。”鹊羽接令而去,身影干脆利落。
黄昏时分,平昌坊内灯火初上,酒旗翻飞,笙歌入夜。街巷里香雾缭绕,檀板声声,花楼朱门前早已车马盈门、人声鼎沸。
沈念之坐在一顶绘的十分精致的马车中,一路行驶至坊口。马车帘被霜杏一掀,一只镶玉绣花履轻轻点在青石台阶上。
霞色薄纱裙曳地而出,裙摆拂过石阶灯影,未施粉黛,却唇间胭脂若桃,艳而不俗。
她眉目清冷,姿态张扬,走过人群时,连空气都为之一静。
陈妈妈早已守在花楼前,远远瞧见她,立刻满面堆笑迎上来,笑得比春日柳枝还殷勤:“哎哟哟,沈娘子今儿可算是来了,奴家天天望着门口盼您呢!”
沈念之懒得寒暄,只是漫不经心地掀了眼皮瞥她一眼,迈步入门,语气轻淡:“人呢?”
“都在楼上雅间候着呢,还有几个新来的。”陈妈妈笑得眉眼都没了形,“今儿小的们听说娘子要来,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,啧,就跟赶春闱头一遭似的,都盼着能被您点上。”
沈念之听着,似笑非笑,未置可否。拂袖踏入楼中,香气自锦帘间缭绕而出,灯影摇曳,笛音袅袅。
雅室之中,十余名衣袍华美的少年早已列坐两侧。她一入门,众人俱起,齐声行礼:“见过沈娘子。”
沈念之坐上主位,香榻上披着一层轻烟水绿的纱垫,身后鹊羽奉茶,霜杏拂袖,她却看也不看,只伸手拨了拨案几上的玉炉香盏,灰烬轻落,气味幽然。
许久,她才抬眸,眼神落过每个人,嗓音如风过水,“都站出来,让我看看。”
众人屏息,少年们纷纷起身站列两侧,或清俊温润,或俊朗英武,一时间锦衣罗衫、环佩叮当,犹如选角登场。
沈念之却未急着评点,眼神半眯,手指慢慢转着香盏盖子,忽地笑了一声:
“我今日心情不错,不妨陪我听一曲——若谁唱得好,便赏。”
那群男子俱是平昌坊里数得着的出挑人物,个个身段挺拔、眉目生辉:有温润如玉、气度斯文的文士模样,也有剑眉星目、神色冷峻的贵门公子款,更有姿容艳冶、一身媚骨的浪荡角儿,广袖半敞,鬓边系着一缕海棠红绳,媚意十足。
众人齐齐走近,自知这位沈娘子最是不好伺候,一个个都各展其长:或垂眸轻笑,眼带春水;或目光炽热,挑逗中带着三分恭敬;只盼能博得她一眼青睐。
毕竟沈念之在平昌坊内是出了名的大方。
沈念之托腮而坐,眼尾浮起一线倦意,似笑非笑地将那一排人扫过。唇角轻扬,不置可否,倒像是在赏花看戏。
“春容。”她忽然开口,目光落在一名身着青色织锦的男子身上,声音淡淡的。
那人应声上前,眼含笑意,模样俊秀温和,正是她上回醉酒时,揪着唱了一夜小调的那位。
“你还会唱《怨别》?”
“回小姐,”春容含笑颔首,眼神温顺,“日日不敢怠慢,专等您再点名。”
沈念之轻轻“嗯”了一声,指尖在扶手上点了点,又看向立在右侧的一个人。
那人身量颀长,穿一袭孔雀绿圆领窄袖袍,腰间悬佩整肃,站得比旁人更笔直些,一张脸未曾抬起,只以折扇掩面,气质清冷而寡言。
“你,叫什么?”她语气微缓,带着点兴致。
“奴名简还。”
“名字倒还雅。”她勾唇,慢条斯理地抬了抬下巴,“把扇子拿开,让我看看你脸。”
简还迟疑了片刻,终究还是缓缓收起折扇,露出一张眉目俊朗的清淡面孔。
与她目光一触,竟下意识地别开了眼,耳后泛起一抹薄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……】
【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……】
【www.lwxs6.cc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