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翻丝绵眼下的市价是二十文到三十文,我收二十便成,拆衣裳别人收两三文,我不收钱。”
林秀水继续翻看那件绵袄,要拆的地方不算多,后片全烂了,前身倒是可以保留,而且这袄子袖宽身短只到腰间,按短袄来。
她便说:“短袄缝整衣要五十文,只缝后片二十文,但是李巡栏你说想袄子穿得不板结,不用捣衣,我这里有个缝补法子,只是耗时,得加钱二十五文。”
她解释了绗缝,把丝绵夹在两块布里,用线一条条交叉缝住,让丝绵包在如菱格、方格、竖条等团案里,便不会整块板结和跑绵。
“总共六十五文,这件衣裳我要接手,从拆到缝到翻丝绵,得三日工夫才能做好。”
林秀水把钱数一笔笔拆开来说,尤其她面前是个讨要商税的巡栏,对钱最上心。
关于缝补衣物上的价钱,林秀水可不是乱说的。
她每日从彩衣巷到桑桥渡,走路得经过渡水桥,桥右是百工巷,那里住着打铁匠、扎熨斗的、炉匠、烧砖烧瓦的,做脚夫运东西的,所以那一条街有最多补衣物的娘子、婆婆。衣价都是她一样样问来的,若是只打补丁、只缝破线才一两文到五文,可要加上其他费时的,价钱才会多些。
李巡栏对这个价钱挺满意,他一日工钱便有百文,虽说每次月钱领到手,在他兜里热不过半刻便被他媳妇收走,但他总有偷摸藏的。
“你只管缝,跟原来差不多就成,”李巡栏怕闹笑话,只私底下同林秀水说,“你要是补不好,这件事被我夫人知晓,猫同我那就是有家不能回了。”
林秀水先收他三十文,她一枚枚数完才笑道:“不满意我替你跟娘子赔罪去。”
李巡栏临走前说:“那我可先谢你了,我得巡栏去了,你可千万得上心,上七百二十点心啊。”
她真想说,她上千万份心,指定不能叫猫有家不能回,最好能把作案喵带来给摸摸,不,瞧瞧。
林秀水整理好袄子、丝绵兜和布料,看向站在旁边的船布郎,以及他手里拿着的蝶形绢布风筝,那上面的图案花里胡哨,有七八种颜色。
这时候盛行的是纸鸢,又称鹞子,在纸鸢上装竹笛、哨子,能发出声响的,才叫风筝,有纸、绢两种形制,绢布的价钱比纸要贵一点。
而且林秀水伸手揉搓这风筝面,是绢布里的细绢,价钱要更贵。
她在看的时候,陈桂花拿自己衣裳比画,兴奋地同船布郎说:“保管不骗你,那么大的洞,她补得跟没烧过一样,才三十文,你这个指定也是这个价。”
这件事已经成为陈桂花贫瘠的人生里,一件可以拿出去同人炫耀的谈资,每当她讲起如何花三十文免去三贯的赔偿,哪怕是厌烦她的人,也总忍不住听她说话。
而现在,她又找到了另一个跟她相同的人,充满了他乡遇着同块破洞的兴奋。
“哎,桂花姨,”林秀水忙放下风筝,“打住啊,这跟你那衣裳可不一样,要我按你那次补法,别说三十文,得要五百文。”
“啊?”
“啊?”
船布郎跟陈桂花都发出了不可思议的惊叹。
林秀水真没说笑,首先陈桂花那天拿来的衣裳,并不是细绢,而是比粗绢好一点的绢布。
如果说粗绢的孔眼是纱布上的孔眼,扯一扯就会出现,那么细绢的孔眼便是针尖,她如果想不开,想换双眼睛的话,她才会选择织补。
另外衣裳同色的话,用原线补起来是不费劲的,但是,这风筝上颜色那么多,破洞的地方,大大小小涉及六七种颜色,织补得要每种线都染相同的颜色,或是拿颜料涂。
她只是想赚钱,不是真疯了。
“得补绣,补绣你自己出布,要五十文,”林秀水低头看风筝,思索要用什么颜色的布。
比起五百文来,五十文要好接受得多,但船布郎不大信她,狐疑道:“只听过绣补,什么叫补绣?”
“绣补是在布上刺绣,那么补绣,则有两种,”林秀水用布做样子,跟他粗粗解释一番,“一种是堆绫,用绫子这种布剪了堆上去,你这个风筝要用到的是贴绢,拿绢布剪了图案和样式后再绣。”
实则讲起来很费劲,补绣在唐朝时分为堆绫和贴绢,到了以后才变为宫廷补绣,成为非遗。
林秀水记忆里对补绣的过往模糊,她在梦里无法得知之后具体的朝代,最清楚的是裁缝的种种手艺。
这话还是叫人费解,船布郎只想花点小钱叫人补补,他看林秀水年纪这么小,觉得她糊弄人。
他就稀罕那种头发花白,满脸皱纹的老婆婆尤其是干了二三十年,那种一看见脸就心里踏实了。
“风筝我先不补了,晚些再说,晚些再说,”船布郎抄起风筝就打算走,他今早怕是疯了,才信陈桂花这张嘴。
连那个巡栏他也觉得是林秀水请来骗人的。
林秀水不奇怪,心平气和地说:“郎君要是还想补,钟鼓声到酉时边上来这里。”
船布郎头也不回,大步走了,他不会回来的,要是回来他就是狗。
“嘿,你咋不留着他一点呢,这摆明了不信,”陈桂花着急,往前跑两步,又往后小跑回来,捂着心口皱眉道,“五十文没了!没了!”
林秀水失笑,搞得这钱姓陈一样。
而且怎么就会没了,她赌这人会回来。
陈桂花一边惋惜,一边指指自己,满心期待地问:“秀姐儿,你看我能不能学这手艺,我给你当徒弟。”
“我觉得补衣这行当不适合你,”林秀水说得很认真,“这身板不去双线行做鞋可惜了。”
“你怎么知道,我真是做鞋的一把好手,谁扎的那线都没有我扎的深,”陈桂花惋惜,只可惜人家不要她,嫌她扎鞋跟杀猪一样有劲。
“哎哎哎,你咋走了,回来我们再说说啊。”
林秀水从走变成跑,跑到家里回去,放下东西锁好门,惹不起她还躲不起吗。
五更天起的床,折腾一早上才天刚亮,柴家夫妇送了一船柴来,王月兰在后门用篓子接柴,柴大多是桑树条,桑青镇里桑条最多,也有引火的松柴,其他柴少,临安府到处缺柴缺得厉害。
林秀水舀了粥先垫垫肚子,又问柴娘子,“娘子,那几件衣裳好不好穿,兴哥儿还哭不哭了?”
她把那几件宽衣裳改成只到屁股下边,这会儿还得换尿布,而且腿爱动的兴哥儿不喜欢穿裤子。
改完衣裳,她还特意跑去柴家,教人家怎么裹襁褓。
“好穿,再没有这样服帖的衣裳了,”柴娘子一说起这事,笑得合不拢嘴,“我自打生下他后,从不知他这么好带,旁边几家也不闹着跟我说要上官衙了。”
林秀水也笑说:“可别再用绳子绑脚了。”
“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……】
【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……】
【www.lwxs6.cc】